网站首页 > 夏季旅游> 文章内容

守着青山奔小康——探寻宁都县赖村镇生态化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4-7-30 11:40:4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距县城22公里的赖村镇,是宁都县的南大门,与兴国、于都、瑞金三县(市)接壤。盛夏时节,记者踏上这片土地,扑面而来的是郁郁葱葱的绿,镶嵌其中的农家红墙灰瓦、炊烟袅袅,仿佛人间仙境。

近年来,赖村人一方面坚守保护生态环境的底线,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循环生态农业产业,守护着这里的一方水土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沿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小康之路大步前进。

守着青山奔小康

——探寻宁都县赖村镇生态化发展之路

□陈孟春 记者李美霞 实习生聂汉文 文/图

清澈见底的青溪河。

不砍一棵树,“石头山”上草木盛

在赖村镇,有一条蜿蜒约5公里的丹霞地貌带,是宁都县设立的21个县级自然生态保护区之一,这里有一条独特的风景线——九寨十八岩。这是一处特别的丹霞地貌景观,因山上怪石林立,有形似金牛、神龟、狮子、象头等形态的奇异景观而得名,山上有清雍正年间建的步青塔,山腰、山脚都是树木掩映的古朴山村,山下东南河畔还建有明末建筑经纬阁和当年红军攻打的豪绅地主修筑的“土围子”,是一处风景奇特的山、石、林、水、村、古迹等相互映衬的自然景区。

7月24日,记者一行慕名来到这里,只见形状各异的“石头山”在烈日下静静矗立,欢畅的河水自在流淌,健硕的耕牛在树下怡然地歇凉。由于长期风沙侵蚀,这里山上地表已严重沙化,然而记者却发现稀薄的沙土上,依然生长着马尾松等各种树木;哪怕是坚硬的岩石上,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草木也在缝隙间顽强地生长着,恣意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给夏日的“石头山”增添一抹青葱。

“山上土壤沙化后,会自然形成这样的植被,这些虽然都是普通草木,但一经破坏就很可能不再生长。为了保护这些植被,宁都县规定,在自然生态保护区内实行全面封山,山上不能砍伐,也不能进行人为干预自然环境的活动。”该镇林业工作站站长何春荣告诉记者,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无不得益于大自然的恩赐,因此,保护好这里的每一寸地表、每一棵植物,成了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些年来,赖村镇一直在自然生态保护区内实行封山育林,在每个村设立一名护林员,每天早晚巡逻,对开山采石、滥伐树木等行为进行严厉惩治,对村民上山砍柴等行为也进行教育和惩戒。几年下来,村民们逐渐意识到,哪怕是不起眼的小草小树,都在影响着这里的生态平衡,不仅形成了不砍一棵树的习惯,还自发地对破坏自然环境的种种行为进行抵制。“这些年,只要出现乱砍滥伐现象,都会遭到非常严厉的处罚,所以到目前,自然保护区内已基本没有砍伐的现象了。”何春荣说。

养山不靠山,甘守清贫护水土

在赖村镇蒙坊村,有一片古朴静谧的樟树林。在村道两旁,樟树宽大的枝叶互相交错,在艳阳下形成了斑驳的林荫,庇护着挥汗如雨、行色匆匆的村民们。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农民来说,樟树林带给他们的这种清凉与惬意,是任何金钱和利益都无法换走的。在这里,有些树木树龄已经超过百年,樟树林静静地守护着这里的村民,村民们也用心守护着这片樟树林。

赖村镇拥有林地面积18.6万亩,生态环境秀美,林木资源丰富。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历史、自然禀赋,本应成为众多游客青睐的地方。然而,这里却是养山不靠山、养水不靠水、养林不靠林,很多地方至今仍是未开发的“处女地”。

“这些年,前来考察的客商非常多,有投资意向的也不少,但是我们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凡是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的项目不要,凡是有可能对植被造成破坏的项目不要,凡是有可能对景区的生态平衡造成影响的项目不要。”该镇宣传委员刘经恒说,这些年来,无论是镇政府还是该镇农民,无不坚守保护生态环境的底线,宁愿守着生态“富矿”,过着清贫的日子。

在赖村境内,不仅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同时也拥有丰富的煤矸石、稀土等矿产资源。这些资源本可以成为发家致富的重要“本钱”,然而由于矿产资源的开采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该镇便舍弃了靠开采矿产资源盈利的发展模式。

为保护生态环境,赖村镇持续开展打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工作,对高岭、山坑、岩背、蒙坊等地存在的私挖滥采矿产资源现象和违法开采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和整治。2011年至今,该镇共清理取缔私开矿点4处,捣毁采矿工具铲车7辆和挖机4辆,取缔私挖滥采点3处,使非法盗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保护了一方水土。

对于前来考察投资的项目,赖村镇紧紧守住“生态红线”,不让破坏性、掠夺性的项目落户该镇。2013年,该镇婉拒了投资几千万元,开采煤矸石、稀土资源的项目;2014年,该镇婉拒了投资1亿多元的酒庄开发项目……“项目再好,利润再丰厚,我们也不愿意放弃绿水青山,发子孙后代的财。”刘经恒的话,说到了农民的心坎上。

生态化之路,循环发展奔小康

一片稻田一片果、一口沼气池一栏猪——盛夏时节,行走在宁静的赖村镇,金黄的稻浪迎风摇曳,处处是丰收景致,农民生活怡然自得,小康的喜悦渐行渐近。

守护绿水青山,并不意味着停下发展的脚步。近年来,赖村镇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使农业经济进入良性循环,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位于赖村镇的省级生态村围足村,一棵树龄超过300年的古樟树静静矗立,见证着农民对大自然的无限珍爱,同时也见证着农民对小康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保护优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该村坚持引导群众全面发展以优质水稻为主,蔬菜、花生、番薯等经济作物为辅的农业生态产业,探索出一条独特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围足村采取土地连片出租的方式,与浙江省温岭市箬横彭氏西瓜合作社签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带动农民发展产业致富。“经过土地流转,农民每年可获每亩土地租金600元,同时还可以在合作社基地务工,每月收入1200元;西瓜基地可实现年产值448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黄年生说。

围足村的发展,是赖村镇坚持生态发展之路的一个实例。近年来,该镇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大户带小户”、农户自愿集中、企业联合运作等形式,积极发展脐橙、油茶等生态产业。该镇在邮林、陂田、虎井3个村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建设2个万亩脐橙基地。围绕脐橙基地和油茶基地,大力发展生猪产业,以大户带动小户模式,先后成立3个生猪协会,带动210多养殖户入会,“抱团”闯市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同时,赖村镇将改水、改厕、种植、养殖、沼气联成“五位一体”,构建“猪-沼-果”生态农业圈,建成大小沼气池130余个,形成“猪生肥,肥建池,池养果,果致富”的生态循环链条,不仅大大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收益,更保护了青山绿水,成为农民创收的重要途径。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