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赣州教育> 文章内容

江西省教育

※发布时间:2021-3-23 6:20:4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00年11月15日~16日省委、省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主题是:以理论和党的十五大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贯彻落实总《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动员全省上下,面向新世纪,认清新形势,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旨,以培养受教育者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和发展,为实施“科教兴赣”战略,实现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而奋斗。

  省委舒惠国、省长舒圣佑在会上讲话,副省长胡振鹏作了题为《深化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工作报告。

  省委舒惠国在讲话中就全省教育工作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意见: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五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充分认识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二是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深化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三是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努力创造和发展的良好。省长舒圣佑讲话就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标准办好义务教育,发展民办教育,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会议规划了新世纪全省教育与发展的宏图大计。《江西省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确立未来5年、1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江西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在确保“两基”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教育,到“十五”期末,使全省教育总体上保持全国中等水平,力争达到中上水平,使教育发展相对于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度超前,到2015年,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合理的,社会化终身化和式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此,省委、省决定从2000年起连续三年省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按同比口径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节衣缩食办教育。会议印发了《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意见》、《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关于加快高等教育与发展的意见》、《江西省人民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西省人民关于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等文件。

  2000年6月,根据省委、省印发的《省人民机构实施方案》,江西省教育委员会更名为江西省教育厅,主管全省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按照“建立高效、协调、规范、廉洁的现代教育管理体系,建设高素质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的要求,精简了机构和人员,积极地推行了干部轮岗交流和竞争上岗。

  2000年全省教育经费为75.28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8.67亿元。全省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为39.91亿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37.28亿元,各级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为6.99亿元,社会捐、集资办学经费支出8510.8万元,学杂费支出14.56亿元,企业办学、校办产业、勤工俭学、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支出和社会团体、个人办学及其他支出共计9.78亿元,比上年的7.83亿元增加1.95亿元。

  2000年全省各类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普通小学生均支出为399.27元,普通初中生均支出为462.46元,普通高中生均支出为858.84元,职业中学生均支出为925.49元,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支出为4431.62元。

  2000年各类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情况: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9.55元,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17.82元,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40.31元,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80.9元,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1371.67元。

  2000年全省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含城市教育费附加)42.21亿元,全省财政支出223亿元,全省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8.93%。200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48.91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000亿元的2.45%。

  积极推进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实行教育经费县级统筹。省九届常委会第1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江西省义务教育经费筹措和使用管理办法〉的决定》,将地方教育经费定为县级统筹管理。教育经费管理体制的转变,为建立教师工资县级统一发放体制,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及教师队伍的稳定,高标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省教育厅制发了配套文件,认真进行督查落实。

  截止2000年底,全省99个县(市、区)有93个通过了“普九”评估验收,“两基”人口覆盖率累计达到91.79%。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8%,小学辍学率下降到0.29%,小学留级率为1.11%,小学毕业生升普通初中的比例达94.11%,小学毕业生升初中阶段的比例达94.88%;

  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65%,初中留级率为0.15%。普通高中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校生数由上年的32.22万人上升到38.53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33%。“两基”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江西省办公厅转发了省教育厅《关于实行“两基”复查年检制度,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决定对已实现“两基”的县(市、区)实行年检复查,逐步提高“两基”标准。先后在部分地、市开展了“两基”巩固提高复查工作,并和当地一起研究解决“普九”滑坡问题。各地也在按要求进行“两基”复查年检工作。针对尚未“普九”的6个县均属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的现状,省一方面集中人、财、物力,实行经费倾斜,加大帮扶力度。原省教委组织了城市学校和贫困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帮扶重点,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办法进行,2000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后正式启动。另一方面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对尚未“普九”的县进行“普九”攻坚工作,并实行过程性督促检查,以保障顺利实现“两基”达标。针对“普九”工作中特殊教育的薄弱环节,制定了全省特教学校建设规划,召开了全省特教工作会议,通过抓特教学校建设、分解指标、举办培训班等,努力提高残疾少儿入学率。争取到国家特教经费220万元,新建和扩建了一批特教学校,使2000年全省特教学校在校学生由上年的5389人,增加到13142人。全省各地普遍进行了小学学制,逐步从5年制过渡为6年制。

  总《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发表后,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了教育问题大讨论,进一步明确教育方向,端正教育思想,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原省教委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8条意见和8项措施。“减负”工作以小学阶段为重点,以清理中小学生教学用书为突破口,全省共清理减少中小学生教学用书62本。在全省中小学进行了“减负”专项工作督察,“减负”工作已出现了良好的势头。针对中小学生在“减负”后出现的空间,加强了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全省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告别“四厅”(电子游戏厅、厅、舞厅、卡拉OK厅)活动;各地中小学利用现有文体设施,在双休日向中小学生。

  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省教育厅组织了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工作,并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了科技活动及学科竞赛活动。与省科协等部门组织参加的全国“长江小小科学家”活动竞赛中,吉安市白鹭中学叶婧撰写的“野地生植物调查”获全国三等。组织全省中小学电脑制作与设计作品制作活动,并选送20件作品参加全国评展,获得好成绩。组织新余市、南昌市东湖区申报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省教育厅先后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全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等文件。

  全省普通高中适应“普九”实施、高校扩招等新形势,通过采取调整学校布局、实行初高中分离、重点中学与薄弱学校联合办学、实现企事业办学改制、积极发展民办高中等手段和措施,推进高中教育。进行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招生计划管理体制,将招生自主权下放给区市,将招生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适度发展了普通高中教育的事业规模,2000年全省普通高中招生达16.05万人;在校生达到38.53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5.04%。民办普通高中也得到发展。2000年全省有民办高中75所。2000年,全省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人数达6.6万人,升学比例首次达到50.5%。

  全省普通高中学校生均规模从上年的692.9人提高到761.43人,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数从上年的76.88人提高到91.06人,普通高中学校生师比从上年的14.47∶1提高到15.48∶1,普通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从上年的49.92%提高到51.94%。

  普通高中课程进一步深化。从1997年秋季开始进行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促进了全省普通高中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打下了基础。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工作办公室编辑出版了《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探索与实践》和《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工作与》两书,评选了一批优秀论文及课件,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2000年10月,教育部在江西召开了江西、山西、天津两省一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工作总结表彰会。

  通过实施“九五”规划,全省幼儿教育稳步发展,尤其农村幼儿教育得到加强。通过贯彻两个《法规》,幼儿园、学前班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针对个别地方拍卖公办幼儿园的现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出《关于拍卖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的通知》。

  为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了《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开展了优质教学活动评比活动,组织全省保教人员自制玩教具评展活动。

  省级示范幼儿园评估工作继续进行,组织评估了萍乡市实验幼儿园等7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到2000年底,全省已评估3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

  2000年,省教育厅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建设的意见》,提出了8项基本要求,健全了检查评估制度,明确了职责。同时,加大对教师选拔培养的力度。选派30多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全国千名中小学校长班”学习,选送311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组织开展小学教师“三字一话一画”教学基本功和初中教师“三字一话一机”基本功检查评估,全省100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遴选100名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在教师节期间进行重点宣传,临川中学教师鄢素芬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中小学青年教师”,7名中小学教师享受国务院和省特殊津贴,于果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

  2000年,江西省大力中小学危房。省教育厅连续印发了《关于加快江西省中小学危房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校舍安全检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高安市石脑中学膳厅垮塌事故的通报》、《关于印发“2000年全省中小学危房和校园建设目标”的通知》、《关于开展全省中小学危房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召开了全省中小学危房现场会,通过学习抚州地区危房工作的经验,带动其他地市加快危房工作,在全省掀起了危房的新。组织人员对各地和基层学校的危房检查和情况进行督查调研,积极筹措危房资金,加快危房工作进程,各类学校办学条件陆续得到改善。

  2000年,加快中等师范和县级中等职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随着小学教师学历层次需求的不断提高,师范教育呈现办学层次重心偏低,中师学校布点过多,布局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为此对师范教育资源继续进行重组,将赣州师范学校与赣南师范学院、南昌师范学校与南昌幼儿师范学校合并,撤销了泰和师范学校。对全省县一级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布局结构调整,草拟了《关于调整县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主要采取五种形式:一是合并,二是共建,三是联办,四是划转,五是重建。通过布局结构调整,使全省县级示范性职业中学或职教中心达到基本办学条件,全省布局结构调整力争2~3年完成,再用2~3年时间,全省各县(市、区)建成1所达到省级示范职业学校标准的学校。2000年,江西农业大学职教学院、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

  2000年,省教育厅召开了全省中专学校校长会议,推动中专教育稳步向前发展。会议提出,要巩固中等专业教育的现有,促进中专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更新观念,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要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为此,必须实现中等专业教育工作的“四个转变”:一是中专教育发展要从过去相对注重数量发展逐步转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办出特色;二是要从相对注重学历教育逐步转向根据市场需要实行学历教育与各种培训并举,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三是要从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转向教学、生产、经营、服务相结合,走产教结合的子;四是要从单纯依靠办学逐步转向在统筹下,依靠、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共同办学。

  组织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复评后的遴选工作。全省有23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普通中专14所,职业高中9所)经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的实施,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部的关于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市把职业学校作为劳动预备制定点培训单位,认真组织实施劳动预备制培训工作。劳动预备制人员培训或学习期满,取得相应证书后,方可就业。

  2000年,全省高教布局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取得新的进展:新建立了宜春学院、井冈山师范学院和上饶师范学院3所本科院校。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和南昌水利专科学校实行中央和省共建,以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移交工作已完成。至此,在赣的7所原部委属院校均实行了中央与省共建,以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按照国务院、教育部的有关政策,完成了高等职业学校设置审批权的申报工作,获得了建立高职院校的审批权。

  2000年,江西省高校教学质量体系有了新的配套措施,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正在逐步提高。构建各类教育相互沟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首次开通了“专升本”考试,687名优秀专科生经过选拔进入本科院校学习。高等职业教育实行招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中专生、职高生、技校生),确定12所中专学校与普通高校联合举办高职班,拓宽了高职的发展空间。组织专家对全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进行检查,对基础课(《高等数学》)进行统一测试。

  继续组织高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2000年全省32所高校共11万人次参加了测试。继续组织数学建模竞赛。在2000年的竞赛中,江西高校获得全国竞赛一等3个,二等8个。

  开展省级教学研究立项工作。根据教育部“21世纪教学计划”,省教育厅安排专款支持高校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对教育部立项的项目,省教育厅也安排了专项配套经费。1998、1999年省立项的教学研究课题陆续结题,共有50多项课题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涌现了一批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优秀的多课件。2000年,江西省组织评审省级高校第七批优秀教学工作,评审出省级教学一等15项、二等20项、三等25项。

  2000年,省教育厅草拟了《江西省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办法》。制发“省级特困生档案”。各校采取措施,把党和的关怀带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省教育厅安排困难大学生补助经费150万元,其中省财政专项经费100万元,省教育厅自筹50万元,下达给19所省属高校。

  省教育厅完成了“杜玉如师范教育学金”、“王氏优秀特困生学金”的评选工作,获师范教育学金、特困生学金的学生共115人,学金11.9万元。

  2000年,省教育厅制订了《江西省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省审定后教育部。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转发了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部际协调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抓紧推动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的通知》。根据上述文件,已有部分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方面取得进展。江西农业大学引资建设学生公寓;南昌大学利用校内后勤机构的资源,并将效益较差的校办工厂改建学生公寓;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学校将社会服务公司引入校内等。

  2000年,各类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研究生99%,本科生84%,专科生60%。以科类分,师范类本科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近100%,专科毕业生就业率达70%。

  初步建立起江西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在1999年试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毕业生生源数据、资料审查、需求信息收集发布、《报到证》签发、毕业生档案管理等均采用计算机管理。2000年10月15日在国际互联网上开通了江西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

  2000年基本实现了毕业生就业从国家计划分配模式向“不包分配、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的就业体系转轨;职能基本体现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各学校愈来愈重视毕业生的推荐工作,毕业生就业观念得到转变,用人单位也变原来的“等、靠、要”为主动出击,到各高校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去招聘毕业生。

  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计委、省教育厅、省等部门联合组织选拔推荐品学兼优的231名应届本科以上大学毕业生到党政机关的基层单位工作。对师范类毕业生继续实行政策倾斜,以全省各级各类教学单位对师资的需要。

  召开全省高校第八届科研汇报会暨技术创新大会,表彰励了高校34项科技、86项人文社科科研。召开了全省本科高校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座谈会,14所高校分别介绍了在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情况。与省科技厅共同召开了“江西省大学创新基金工作座谈会”。

  2000年,省教育厅起草了《关于加强江西高校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组织专家制订《江西普通高校重点建设学科验收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2000年,全省共有科技活动人员13130人;研究与发展人员722人,其中折合全时人员321人;当年拨入科技经费3404.4万元;研究与发展机构66个;研究与发展课题1254项,拨入经费1687.5万元,科技服务课题179个,拨入经费793.4万元,其中来自国家计委、科技部的课题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7项,省(部)级课题512项;签订技术转让合同45项、合同金额2429.1万元、当年实际收入1307万元;出版科技专著54部、大专教材89部、科普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41900篇,其中国外及刊物发表2148篇;鉴定科技78项,其中鉴定结论为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达72项;获地(市)级以上科技进步的7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34项。首次组织全省本科高校和南昌水利专科学校申报2000年度省教育厅科技计划,下达理科科技计划72项、经费128万元。

  2000年,江西省新增南昌大学工程硕士、江西医学院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江西中医学院临床医学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华东交通大学、华东地质学院、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4所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和江西中医学院5所高校分别开展了MBA、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医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南方冶金学院、华东交通大学、华东地质学院、南昌航空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11所高校获准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进一步改变了研究生教育单一的科教型、理论型培养模式。到2000年,全省共有3个博士授予单位(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医学院),博士点7个,硕士点222个,新增博士后流动站1个(南昌大学)。

  2000年4月,省教育厅和省学位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省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积极贯彻“深化,积极发展;分类指导,按需建设;注重创新,质量”的基本方针,加强对研究生的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质量意识。会后,原省教委印发了《关于贯彻全国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的意见》。

  开展了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工作。2000年江西省学位办开展了硕士学位论文合格评审工作。通过专家评审,成绩优秀率(85分以上)的为14.89%,良好率(75~85分)的为72.34%。

  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江西省学位委员会在30个一级学科范围内自行审批硕士点。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给江西省自行审批增列硕士点控制数额,审核批准增列46个硕士点(其中外科学不占控制指标)。此外,省学位委员会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申报的13个博士点、34个硕士点,有2个博士点、24个硕士点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的评审,并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2000年,召开了高校党委、校长暑期研讨会。会议主要内容是,学习贯彻江总“”的重要思想,推进高等教育的与发展。省委副钟起煌、副省长胡振鹏到会讲话。省高校工委召开了全省高校第十一次党建工作会议,传达中央和省思想工作会议、第九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交流了高校党建和思想工作方面的经验,表彰了全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推进高校理论“三进”工作和“两课”建设工作。2000年,全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把理论作为“两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大高校“两课”的力度,组织力量编写“两课”材、组织专家对部分高校“两课”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组织“两课”教师进行公开教学竞赛。

  2000年,江西省教育系统共派出113批、202人次访问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和等地区考察、访问和学术交流。

  在合作办学方面,2000年审批成立了由江西纺织职工大学与新加坡天都教育集团合作的江西纺织职工大学国际培训中心。南昌大学与阿伯泰丹迪大学签订了《中国南昌大学与英国阿伯泰丹迪大学合作意向书》,联合在南昌大学成立“中英教育与研究中心”,进行科学硕士(MSC)课程教育,对外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互派访问学者,阿伯泰丹迪大学为南昌大学学者预留欧盟项目工作位等。伦敦市政大学与江西财经大学建立了开办金融监管专业的合作办学项目。到年底,经批准成立的合作办学机构已有6所。

  2000年,全省共有31所院校(单位)具有聘请外国专家的资格。25所院校聘请长期外国专家、教师54人,短期专家32人。

  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2000年全省教育系统有33人申请国家公费留学,经留学基金委组织专家评审,有13人被录取。另有4人经专业项目申报在教育部申请了公派留学。单位公派出国留学25人。全年共有173人办理审核手续自费出国留学深造。2000年江西共有24名长、短期外国留学生。

  义渠骇

  2000年,省印发《江西省人民关于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提出加快社会力量办学事业发展10条措施。省教育厅印发了《江西省民办高中设置暂行》、《关于建立社会力量办学审批管理制度的通知》、《江西省社会力量办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了《江西省民办高校年检指标体系》。省教育厅与省民政厅、省劳动厅共同发出《关于全省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依法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年,省教育厅新批准成立江西东华科技专修学院、江西凤凰科技专修学院、江西育才专修学院和江西电信专修学院4所学校,使全省民办高校总数增至46所。新批准3所学校参加学历文凭考试,使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增至30所。全省总计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3000多所,在校生32万多人,其中,民办高校46所,在校生7.5万人。

  2000年,全省高、中等教育继续深化,重点抓提高教学质量。各校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得到加强。省教育厅对部委及外省院校在江西的函授站进行登记,到年底,部委及外省院校在江西的函授站共有108个,在校生1万余人。省教育厅加强教学质量,组织对各类高校300多个招生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备案;对1万多名学生进行了抽考;举行高校第五次外语等级考试,有4000多人参考,其中1500多人获得相应级别的等级证书。

  根据中等教育现状,组织编写《升学指导》宣传册,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继续开展优秀中专毕业生推荐、选拔和测试工作,保送近300人升入高校学习。推广南昌铁中专培养综合素质和强化职业能力训练的办学经验;出版三期《教学研究》,新编计算机教材,开发考核软件和题库,促进学科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学质量。

  年初,省教育厅下达9万扫盲任务和23万巩固提高任务。2000年扫除青壮年文盲9.5万人,文盲率降到5%以下。省教育厅组织人员对南昌县东新、富山两乡扫盲考场进行抽查,了育部抽查验收后农村扫盲工作开展情况。各地继续扫除剩余文盲,并把扫盲工作的重点放在实用技术培训上。4月,省教育厅在赣州市召开全省农村教育会议,研究加快农村学校建设和拓宽农村教育渠道问题。会议组织地市成教科长参观全国农村教育先进单位的南康市大岭乡文化技术学校,提出“公司加农户加学校”的设想和远距离高中等学历教育向乡村延伸的计划。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扫盲表彰中,陈桦等7人和南昌县教委等8个单位获第五届“中华扫盲”,有96人和15个单位获全省扫盲先进工作者和先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