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赣州新闻> 文章内容

赣州新闻记中央新闻单位赴赣州开展传统教育活动

※发布时间:2014-8-11 20:28:4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苏区的干部是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夜打灯笼访贫农……”在赣南老区的一个星期里,一曲《苏区干部好作风》多次在《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耳畔响起。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晚会上村干部的歌声真诚动人,唱出了村民的: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6月24日到7月1日,来自中央新闻单位的50余名编辑记者分成6个小组深入江西赣州老区,重温党的光荣传统,老区的巨大变化,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红色之旅”。

  赴基层感受老区

  6月27日,记者所在的瑞金小组住在了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下陂坞小组。当天下午,小组人员前往叶坪旧址群听了第一场党课。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国临时中央在此诞生。在这里,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在赣南老区广为流传的《八子参军》的故事。

  “当杨显荣老人得知八儿子也了的时,走出城门,望着儿子们离去的方向呼喊:我的宝宝崽,我的心头肉,崽啊……他们再也回不来了!”听到这里,同行的记者们得流下了热泪。中央人民记者李制强说:“如此有现场感的党课,我还是第一次听。”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和发扬老区人民奉献的,践行党的旨和,践行“走转改”,以实际行动为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上世纪30年代初期,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家家都有人参加,其中17名青年参军前夕,相约来到华屋后山岭上,每人种下一棵松树。虽然勇士们再也没有回来,但这17棵被人们称为“树”的青松,仿佛烈士们的一般,至今守护在华屋后山。

  轻轻触摸17个人的姓名牌,与松树合影留念,听完后的编辑记者们在山上久久驻足。在相继参观了红井旧址群、“二苏大”旧址、中央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后,人民网编辑宋心蕊表示,听了员的后,我深深体会到为什么大家都说基层就是新闻的“富矿”,这里的每个人、每件事、每句话都有太多的东西值得记录。

  挖素材书写可喜变化

  同样在黄沙村华屋,17棵“树”也了村民生活的新变化。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明确提出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加快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等任务。现在,在华屋的土坯房旁边,一栋栋三层的洁白小楼拔地而起,村民们有望在年底住进新家。

  《若干意见》的出台不仅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了看得见的“真金白银”。章乐电缆、得邦照明、安讯实业……在瑞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器机械及制造产业,平坦顺畅的道、宽敞明亮的厂房、自动化生产的机器,给采访的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到一个采访点,除了听介绍之外,《中国文化报》记者王连文总想与当地百姓聊一聊,力求采访到最真实、最生动的素材。在7月3日《中国文化报》头版刊登的《红色土地红》一文中,王连文写道:“在苏区下,原中央苏区所在地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日报》编辑焦健的《闪亮的日子》,《法制日报》记者张昊的《记者走访江西兴国特困孤儿家庭 老区多种尝试助孤儿脱困》,《农民日报》记者李亚新、白雪妍的《“先烈们可以放心了”》……一篇篇及时从前方传回的报道,生动地记录了参加活动的编辑记者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除了调研采访之外,在与当地“老表”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几天里,编辑记者们通过干农活,体会到了农民生活的不易,这也让自己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未来,要继续作为新闻人的种种能力,不断向基层学习。

  “这是一次红色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之旅。”编辑记者们总结道。

  作者:尹琨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